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考完《詩經》后——記看到的現象

求學生涯其實頗有趣。皆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人,大學四學分各有各的追求,各過各的精彩。

考試很有趣,會感受到不同的心情。倒不是考題很刺激、考題難或容易、能不能拿好幾個星星。這些從小到大,壓根沒擔心過,大概是出於自信,也可能是母親說的:自大。即使上了大學,對考試的態度,依舊“一以貫之”。並不是打算得過且過,也不是認爲考試不能衡量自己、“成績不能衡量人”,以上的說調,對於自己來説僅僅是高調。但是,考試始終是學習的過程,面對它的心態還是有的,相較起念書、狂閱縹緗,考試多少還是讓自己興趣缺缺。

現今學生在面對考試時的態度有兩類,可能不止,這裡就提兩類:一類,學習熱誠高,考試不妨考,成績予我如浮雲,但是受到挑戰仍會寫文章反擊的;二類,學習熱誠可能不高,但考試是一定緊張的,成績嘛,就一定要好了,還可能就是會考試的。前一類大概可歸納爲,天資與努力都有的同學;後一類大概就是,不幸可歸納爲考試機器的同學了。在下要當第一類嘛,天資魯頓學不來;當第二類嘛,也略嫌不過格。較之這二類同學,在下真是自殘形愧,可悲、可嘆。然又頗認爲,何必把人歸類呢?那不過像是人觀魚、魚觀人,“不過互相欣賞”,還“怡然自得”罷了。

以下是不是一種學習態度呢:“我竟然學會甚麼叫作自由學習,學會甚麼叫作學習不是爲了考試是爲了自己。我喜歡《XX·XX》和《xx·xx》,那是學習帶來的,不是考試。”,在下深以爲:然。但是,讀了這樣的一篇文章,總是覺得多了什麽、又少了什麽似的。似乎,思考到以上的層次也不過就停了。褒貶頌讚,每個人都持論不同;喜歡和心得,自然也可隨性而發,又何必自恃自己較他人高尚?

最後,若果真自持自己喜歡學習,而不認爲讀書是爲了考試;考試就自然只不過是一個過程,考完試后仍會繼續學習的。考完了《詩經》,您有什麽想法嗎?《詩經》該怎樣上呢?呂思勉(《經子解題》)、傅斯年(《中國古代思想與學術十論》)等人,對《詩經》學提議了什麽、寄望了擺脫什麽?

考完試,不是結束,它也可以是開始。在下以爲這比寫考試、寫文章互諷有趣得多,您準備好了嗎?考完試后,我們不妨來討論、學習——不限《詩經》。

(p.s:我是那類考試考不好的,別寄望我考3點幾。成績,您說重要就重要吧,我是鼓勵的。但是,我還是我,繼續行云澤畔,享受閱讀;漫步行知路上,追逐我的追求。)

5 条评论:

  1. 注重學習多於考試的説法,是爲了避免考試成績不好的尷尬吧,不算是什麽怪異現象。

    世界很大,接受也是一件好事。

    回复删除
  2. 卡爾兄:
    您是指:
    現在的情況,“注重學習”的說法的提出,是為“考試成績不好的尷尬”找藉口?恕在下不明白。

    二,要接受什么呀?>.<
    即使知識也不能盲目接受吧?堪比囫圇吞棗。

    回复删除
  3. “我不是不會讀書,只是我喜歡學習,不喜歡考試,所以成績才這麽差,成績差不代表我笨。”

    接受,這世界原來有這麽多种人。

    回复删除
  4. “学如逆水行舟,不仅则退。“小学,我的班主任就时常耳提面命提醒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当时候一直以为是为了考试的名次,
    现在发现原来是指我们的态度。
    一旦松懈,我们就会表现慵懒的态度。
    诚然,这里只是共勉,不是发表任何的意见或不满。
    但是,老师的苦心栽培岂不是要我们成才。
    学习不单为了自己更是用心栽培我们的师长、父母。
    毕竟这是能让他们感到欣慰的事。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