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世界阅读日”。“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幌一郎曾为此公开撰文,称图书和版权作为人之创造精神的重要推动力,“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发挥着突出作用”。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由来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
4 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活动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2007年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参加4月23日举办的第12届世界读书日活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被命名为2007年度的“世界图书首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为本届世界读书日活动发表的致辞中说,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世界读书日活动应该在迎接这一挑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一项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事业,全世界应该采取具体和持久的措施,倡导出书和读书。
松浦晃一郎强调指出,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是一项具体措施,但这一天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它产生的效果和意义将远远超出这一象征性日子本身。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以突出图书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让图书在教育、经济、创造和民主等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选定4月23日是由于这一天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世界文学巨匠的忌辰。
据悉,由国际出版联盟、国际书商联合会、国家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已提名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2008年度的“世界图书首都”。
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是:马德里(西班牙,2001年)、亚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里(印度,2003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4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5年)、都灵(意大利,2006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7年)和(阿姆斯特丹,2008年)。
自1995年以来,在80多个国家中已有千百万人每年都参加“世界读书日”的庆祝活动。2007年4月23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为了大力宣传“世界读书日”,促进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开展,繁荣图书市场,繁荣中国科学文化,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今年,“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由北京扩大到各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城市。
世界读书日-意义
2008年4月23日是第13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的这一日,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号召世界各国鼓励读书、写书、出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的马德里为2001年度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意义在于: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在我国这个日子还没有广为人知,近两年开始有出版社和书店搞一些公益活动。
世界读书日-目的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为号召世界各国鼓励读书、写书、出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的马德里为2001年度的 “世界图书首都”。随后,埃及的亚历山大、印度的新德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意大利的都灵相继成为年度“世界图书首都”。
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背景资料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 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昨日扭開電臺,聽著廣播節目,得知今日乃世界讀書日,特上網收了以上的資料。【http://www.hudong.com/wiki/%E4%B8%96%E7%95%8C%E8%AF%BB%E4%B9%A6%E6%97%A5】此舉無特定意涵,僅是大二時何老師說過,不妨在上課的同時,多留意世界,留意世界上發生的事、進行著的事。世界讀書日或稱版權日,這是我們必須知道的日子、愛書人該知道的日子。事發已年余的“朱熹事件”,仍值得大家深思。在下的立場與一年前無異——不支持影印書籍,當然的,這是指該書在非絕版的情況下,同時,即使絕版也不應該全印。以上是身為知識人當有的一種醒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