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校園紀事

意见分歧声下寻找遮蔽的战壕,

盔甲打烂后重新做过一副就好,

可是那染了血布满弹孔的心脏,

曾经好些事连自己也面对不了。

在硝烟中想起令人怀念的曾经,

和那些无所事事大半个学期的过去,

放下报告回忆去年一起努力的味道,

但粗言秽语 你我都忘了要戒掉。

阴霾的情绪在课堂中不断在进行,

连图书馆都仿佛有了敌意,

有谁能了解当了一回狂人、阿Q的滋味。

虽然能不理会环境,

活在自己的康有为大同世界,

那等于醉生梦死的将大学生活混过去了。

谁能坚持,

不丢下人自行离去?

谁能这样,

顾着自己,

纵使自己能为学习上的问题尽点绵力?

最后的结果,

可能真的会始料不及。

脸充满疲累,

好阵子失去精力,

启蒙运动仍需进行,

同志仍需努力。

—————————————————————————————————————————————

有群人不曾放弃,

纵使理念方式不一,

谁都不能说自己不在尽力,

千万勿自暴自弃。


忙完报告后病倒在书丛里,

你渐渐宽心,

我为你高兴,

泪水在感恩中 决了堤。

—————————————————————————————————————————————


在求学途中,

千万别病倒,

身体健康才能学习更多。


近来校内发生不少事,若勉强做给总结,倒是觉得万勿拿“尊师重道”来杀人,这好比说人“欺师灭祖”使人永不超生。人,总是先注意到别人是否做错事,镜子内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不妨先去思考自己是怎样的。再说另一点,当你在关心人时,别人也会关心你,不妨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去询问、去了解、沟通后才作判断。关心人,和关心关心人的人,是没有分别的(因该没有>.<),误会,是因为猜和疑产生。最后,关于批评。无论批评师长抑或同学前,真的、真的,不妨先去和对方沟通,冥顽不灵的人不少,但不至于每个人都冥顽不灵的。批评应该建立在有的放矢的基础上,如果对方不听、不改、不接受,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共勉之。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紅樓夢導讀》——“不讀也無所用其導”

先談談題外話,答應寫稿,著實萬分爲難。一來,自己學問有限;二來,對於書評、書話的寫作確實無經驗可言,頗擔心有貽笑大方。事後承諾寫稿,實則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再則,能為校内閲讀風氣添些新氣息實是好事。

因此,在選書一事上,著實花了好些氣力。力求為愛書人帶來不常接觸的書,同時也希望對課業有些益助。最終在圖書館的某個隱蔽處,發現了鄧云鄉先生的文集,並在當中揀選了本期的推薦書《紅樓夢導讀》。

選此書,並非自己對“讀書”頗有心得,僅是借鄧先生來談談其口中的——讀書。

書中,鄧先生借俞平伯先生《紅樓夢研究》中之詩句“凡情謬賞芳華,多情或傷憔悴,而良工苦心埋沒多矣”來比喻讀《紅樓夢》的三個領悟層次。這樣的一種,由淺到深、由精讀到細讀遞進式的領悟層次,以此領略讀書的層次亦無不可。

書自然是讀的,知識從思考來,思考自讀書來,不讀書焉能談思考、知識。校内某些課就頗重“導讀”,餘以爲頗有些本末倒置。學生自己不讀,先生倒是憂心忡忡的代爲“讀”了起來。不禁想起,張中行先生《順生論》中的這樣一句話“讀書是我讀,思考是我思考,辮子具在,跑不了”,大家不妨先笑一笑。笑完后,或許應該認真地想一想:學生不讀書的後果——“讀書是先生讀,思考是先生思考,我負責考試,其餘——不會了”。

校内某先生對此倒是憂心忡忡,每謂餘“書該多讀多看,經、史、子、集什麽都不分;這也看,那也看,這樣對思考方式、知識的汲取面,方有大助益”。由此觀之,確該先重“讀”再談“導讀”,這也正合了鄧先生的“不讀也無所用其導了”。當然,知識的汲取,與思考是很有關係的,因此,看了再看、思考再思考后,不僅對書的内容將更熟悉,也將更能領略作者/作家的“良工苦心”,乃至是寫作時代的知識、思想與信仰的背景。

以上,以《紅樓夢》的研究學派為例,又是“索引派”、又是“自傳說”、又有“新紅學流派”;在這知識汪洋中,究竟誰對誰錯、誰是誰非,紛紛擾擾了百年,最終還是——“作者已死”,峰火無了時。因此,“讀”的重要性越發凸現;若重“導讀”,也只不過繼續在“紅海”中翻滾,讓人牽著了鼻子走,能有多少自己的想法?須知——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師不如無師呀!

全方面、漸進的,一步一步深入的去看書;並從中培養起閲讀習慣,再發展為以不讀書為苦,最後成爲以無書為苦。以上倒是在讀鄧先生書時的一些我見——前者,自己又將《紅樓夢》的前五回又看了一遍;後者,自己頗後悔沒在書展時,未收全鄧先生的文集,至此,不禁停筆一嘆。

最後以宋朝歐陽修先生的《讀書》作結束語。

《讀書》 節錄 歐陽脩

形骸苦衰病,心志亦退儒。

前時可喜事,閉眼不愈見。

惟尋舊讀書,簡編多朽斷。

故人重溫故,官事幸有間,

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

少而干祿利,老而忘憂患。

又知物貴久,至寶見百煉。

紛華暫時好,俯仰浮雲散,

淡泊味愈長,始終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