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半年前的總結
“當我在一九八0年寫作《天安門》時,從未逆料到天安門會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初成爲世人眼中血腥鎮壓的象徵。我反倒將天安門視爲一種概念性的入口,藉以踏進中國的漫長革命,一場糅雜了思想、統治方式與情感的革命。晚清的思想家康有爲和梁啟超、五四運動時代麇集北京的師生、反日的示威運動、人民共和國的締造、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唱口號的群眾、一九七六年春天抗議政府鐵石心腸的憤怒市民,以及中國新生代的詩人和大字報、小冊子的撰寫者,他們天真而坦率地想回應鄧小平於一九七八年底倡議的思想開放。這些人、這些事,似乎都被革命串聯成一氣。我無從得知,一九八九年六月在同一個角落附近,新時代的異議份子已準備好要對抗自己人軍隊的坦克,以及自己領導人的大肆醜詆。”
摘自史景遷著:《天安門——中國知識份子與革命》繁體中文版序。
猶記得V字仇殺隊留下的震撼:那照亮夜空的璀璨煙火,與那潸然倒下的假象徵“自由、平等、公正”的政府大樓,兩者既衝突亦霎時顯得多麼和諧。我們沒有天安門,圖留下像是已叛逃的上世紀“知識份子”何副高所留下的似能回憶的一紙“宣言”。二十一紀,除了負債、家庭債、前途的煩惱(/錢途?),大概沒什麼能緬懷和追悼(/追求和冀盼?)的了,故愚以爲,友人的一句“偽知識分子”評價,尚屬的論。
慕炎齋主誌於辛卯年六月四日。
2010書香中文書市
1. 羅志田著:《變動時代的文化履跡》,香港:三聯書店,2009年。
2. 黃賢強主編:《文明抗爭——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論集》,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5年。
3. 陳應鸞著:《中國古代文論與文獻探微》,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4. 楊大春著:《語言、身體、他者:當代法國哲學的三大主題》,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5. 楊立華著:《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6. 都興智著:《遼金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7. 楊艷秋著:《明代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8. 吉爾松著、沈清松譯:《中世紀哲學精神》,臺北:臺灣商務,2001年。
9. 吉勒•德勒茲著、楊凱麟譯:《德勒茲論傅柯》,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10. 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著:《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1997年。
11. 鍾玲著:《美國詩與中國夢——美國現代詩裏的中國文化模式》,臺北:麥田出版,1996年。
大眾書局清倉促銷
1.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改變中國》,臺北:時報文化,2004年。
2.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臺北:時報文化,2001年。
3.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前朝舊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
4.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天安門——中國知識分子與革命》,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
5. 鄭天挺著:《清史探微》,臺北:雲龍,2002年。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你真的很慢。這幾天大眾清倉你有去嗎?明天好像是最後一天噢。
回复删除話說我在大眾清倉找到《重訪邊城》,但仍然找不到《沉香》。
沒有,畢竟大眾清倉常有,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磨練,已經可以忍耐,然後等待下一次出國時的一次過的大出血,呵呵。
回复删除《沉香》去貴族書店碰碰運氣吧,我記得那裡收得很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