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四月十一日
整日酷熱,
適值“中國古典小說”考試,
試前遇著人打招呼,
“接受問候”後郁悶難當。
考試結束,
太陽毒辣,
恨不得跳入冰水中,
一洗整日“晦氣”。
直至入寢,
大概是大地將整日所吸收的熱氣排放去,
房中風扇開至最大仍難忍悶熱。
得出個結論:
心情郁悶和天氣炎熱,
會造成終極的中和效果。
昨日節氣屬——立夏。
此當是昨日天氣酷熱的原因。
分享:
按卞孝萱考,其列舉以下《尚書·虞書·堯典》、《春秋左傳》、《夏小正》、《管子·幼官圖》、《楚辭·九章》、《呂氏春秋·十二月紀》典籍,指出先秦時的節氣名稱,與後世通行的,不完全相同;同時,所標誌的時節,與後世通行的,也不完全一致,以此説明當時二十四節氣還未確定。
他接著指出,二十四節氣的確定當在秦漢之際。《淮南子·天文訓》已有了二十四節氣的明確記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而《漢書》等史書,在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上與《淮南子》略有不同。最後,需要知道的還有,每個月可分爲兩氣,月初的是節氣、月中的是中氣。當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屬於中氣;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屬於節氣。
之所以有節氣、中氣之分,是爲了表明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現今的傳統節日,正是節氣、中氣與舊時慶典、祭祀活動融合後,方成爲一個節日的,如:清明與清明節、冬至吃湯圓等等。
(對二十四節氣有興趣的同學,可找此書來看——卞孝萱著:《東青書屋筆記》,上海:東方出版社,199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