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生活與書

近兩個月幾乎絕跡書店,倒不是對書沒了興趣,只是無奈的不願望書興嘆,偶爾買書,亦屬小補,暴飲暴食已成往事。昨天成了往事,雖沒結晶成鐘乳石,卻沉澱爲紅酒,倒意外可供閒時小酌、品茗。打開舊時功課文件夾,重見兩個月前,名爲“魚骸”的單子,不禁感慨時間的流逝,或這樣說,失去與過去,它不僅偷了時間,也一併的帶走過多的勇氣與火力,而抱怨與輕狂大概成了昨日黃花並早已化爲塵土。畢業之後,踏上生活就像親自將大觀園打碎,學黛玉葬花將美好埋葬起來,而我從中文系帶走的除了一顆腦袋,就是將見證老去的一堆書。我是享受這樣生活的,享受咖啡、每週打給父親聽一聽嘮叨、享受佩儀說著逗趣小孩的事,偶爾聽她訴苦、還有捧著本書讓腦細胞肆意活躍,沒有什麼是是非非、腥風血雨,一切歸於恬淡,或許此齋該換個山人、隱士什麼的號了,頗慶幸伴著我的非青燈古佛而已。若說生活偶爾的驚喜,那就是近來終圓了心願,買了台盼了三、四年的相機,能拍一拍身邊的人事物,尤其那一道一直在身邊的美麗風景線,唯一的缺點是,這部東西用在自拍真不是件易事,而自拍的效果竟意外成了兩人爆笑的新途徑。近來,趙翼是閱讀的主旋律,他的“閉門自有陳編在,不對今人對古人”實讓自己稱羨不已,只是閱讀進度著實不佳,這大概是工作後的最大影響,除此之外,案頭書還有余英時的《中國文化史通釋》、董啟章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等,其實案頭書越積越多,亦暫時只能任由它佔去一半原屬於電腦的地盤。最後,面對生活,我當不時提醒自己,保持正確的心態,踏實地邁著步伐,努力的依循前人腳步,別無他求的吸收學問與知識,並學習包容與體諒他人,與諸君共勉。

兩張書單如下:

魚骸
1.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香港:商務印書館,2005年。
2. [德] 桑巴特著,王明璐譯:《爲什麽美國沒有社會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美] 凱魯亞克著,金紹禹譯:《垮掉的一代》,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4. [美] 麥克法夸爾、[美] 費正清編,謝亮生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5. [英] 巴恩著,郭小凌、葉梅斌譯:《劍橋插圖史前藝術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6. [印度] 泰戈爾著,黃志坤、趙元春譯:《眼中沙》,臺北:臺灣商務,1998年。
7. 陳從周著:《書邊人語》,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
8. 陳尚君選注:《歷代文選•唐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鄧紹基選注:《歷代文選•元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 范景中、周書田編纂:《柳如是事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
11. 昆德拉著,郭宏安譯:《雅克和他的主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
12. 來新夏選注:《歷代文選•清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 勞思光著,文潔華編:《哲學淺說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14. 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15. 毛漢光著:《中國人權史•生存權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16. 孫昌武著:《文壇佛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17. 王水照選注:《歷代文選•宋遼金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8. 徐复觀著,胡曉明、王守雪編:《中國人的生命精神:徐复觀自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19. 姚純安著:《社會科學在近代中國的進程》,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20.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學術史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1. 趙榮光著:《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 鄭慶山著:《紅樓夢的版本及其校勘續篇》,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城中城海外國際書市
1. 胡曉真著:《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
2. 昆德拉著,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臺北:皇冠,2004年。
3. 李孝悌著:《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臺北:聯經,2008年。
4. 唐德剛著:《晚清七十年: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臺北:遠流,2010年。
5. 王德威、黃錦樹編:《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北:麥田,2005年。
6. 約翰•布羅著,黃煜文譯:《歷史的歷史: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臺北:商周,2010年。